Skip to main content
  • A
  • A
  • A

林德義工隊探訪大澳棚屋長者

大澳乃香港僅有保留漁村文化的城鄉地區,是熱門的旅遊地點之一。由於地方偏遠及人口老化,區內長者極需要資源及生活上的協助。林德香港有限公司組織義工隊探訪棚屋長者,派發禮品包,既讓長者感受外界的關心,亦讓義工認識大澳漁村文化,享受大澳獨有的水鄉風情和美麗景致。

曾接受專業培訓的長者導賞員親自向義工講解大澳獨特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同走入社區,感受大澳的漁村風情。導賞過後,義工們帶上禮品包,探訪多位棚屋長者,向長者送上愛心,又主動關顧長者,和他們閒聊日常生活,長者亦樂意分享在大澳的生活點滴,氣氛和諧融洽。最後,大澳居民親自教授製作大澳著名的特色食品白豆粥及糍米糯,讓義工可以輕鬆體驗大澳的飲食文化,並將大澳美食帶回巿區與家人分享。感謝林德義工隊參與是次大澳導賞及探訪活動,有長者表示感激義工們的熱情關愛及慷慨善心,陪伴他們度過了愉快的下午。
 

義工隊到訪大澳清潔紅樹林

女青的大澳在地工作持續多年,不時舉辦導賞團,向遊人推廣區內特色。鴻福堂義工隊上月到訪大澳,以第一身的經驗,認識當地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

大澳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舊日的鹽田變成一大片紅樹林,是不少濕地生物的棲息地。義工們前往紅樹林的路上,亦有遇見彈塗魚、招潮蟹、白鷺等,團隊中的小朋友表現得特別興奮。可是,他們隨即被滿目的垃圾嚇一跳,除了散落地上的膠樽、食物包裝等,連紅樹都被綁上繩和布,相信是露營、野餐的痕跡。這些垃圾不但污染美麗的景色,被垃圾纏繞的紅樹容易枯萎,動物亦有可能因為誤食垃圾而死亡。義工們花了一個早上,清理了二十多袋垃圾,雖然辛苦,但他們覺得為大自然做有意義的事,滿有成功感。

午飯後,義工隊帶著事先準備的福袋,探訪大澳長者。他們送上健康產品、湯包、草本飲品及口罩,又與長者閒聊,分享生活中的瑣事,互道祝福。義工們亦跟隨大澳居民走訪不同景點,了解大澳文化,導賞員講述的在地人小故事令行程生色不少。

孩子參加夏令營學懂煮飯洗衫

夏令營一向是熱門的暑期活動,參加者能夠認識新朋友,更可從多姿多采的節目中接受訓練,愉快地成長。本會梁紹榮度假村於剛過去的暑假舉行了4場夏令營,迎接超過200名小學生,以兩個不同的主題,分別訓練小朋友的自理能力,以及介紹大嶼山的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故事。

參加者除了可以享用營地設施,體驗射箭、繩網、攀石等活動外,豐富的節目更令他們有一個深刻的暑假。小朋友要在營中嘗試處理日常由父母代勞的工作,例如煮飯、洗碗、洗衣服等。平日飯來張口,難免會出現燒焦食材及打翻東西的狼狽畫面,但是親力親為後,他們就能品嚐到平日吃不到的滿足。參加者亦有機會探索大澳漁鄉文化生態,攀登虎山,與當地居民交流,學習曬鹹蛋的傳統智慧。

家長獲邀出席夏令營最後一天的結業禮,了解子女在營內的得著,並欣賞他們的紀律步操或舞獅表演。有母親表示女兒平日用90分鐘吃一頓飯是等閒事,得悉她在自理營中自動自覺吃飯,而且只需大半個小時,驚嘆「簡直是奇蹟!」離營前家長與孩子們亦一起參與農莊內的野地廚房,製作土窯鬆餅,共享親子時光。

其士義工送遞愛心 與大澳長者同心同行

位處大嶼山西部的大澳,以獨特的水鄉風情而深得遊人喜愛,但由於交通不便,年輕人大多搬至市區謀生,令大澳成為本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女青一直鼓勵企業和團體透過義務工作回饋社會,本會近日與其士集團合作,透過「其士集團 - 澳水漁風社區服務日」,鼓勵集團員工擔任義工,不單協助年邁居民重新粉飾棚屋,更探訪基層長者送贈福袋,將愛心傳遞至社區每個角落。

16名其士集團義工於活動當天一早抵達大澳,在女青大澳社區工作辦事處同工講解下,先了解大澳社區現狀和棚屋居民的生活需要。義工其後再分拆成多個小組,分別前往區內探訪20個獨居或雙老家庭,送贈福袋之餘,亦透過與長者傾談交流,送上最貼心的慰問。

當義工了解到在炎炎夏日裡,為棚屋外牆髹上銀油能有助室內降溫,但年長居民卻難以獨力完成工程,義工隨即捲起衣袖親自粉飾棚屋。棚屋煥然一新,長者的生活質素亦得以提高。女青大澳社區工作辦事處更為義工安排一場一小時文化導賞活動,由導賞員細訴大澳的歷史故事,加深義工對大澳獨特生活文化的認識。

體會水鄉風情 傳承龍舟遊涌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華人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大日子,除了吃糉子,又怎少得了觀賞扒龍舟?而在大嶼山的大澳,更有外間難得一見、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扎根大澳社區多年的女青Y Eco Tour大澳文化生態綜合資源中心今年趁着端午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澳龍舟遊涌導賞團」,由導賞員帶着遊客深入大澳,了解龍舟遊涌當中的文化底蘊,讓城鄉關係拉得更近。

端午節當天參加導賞團的市民一早齊集在大澳,參與這場有過百年歷史的盛會。導賞員先帶領他們前往區內著名景點大涌橋,觀看開橋儀式,一艘艘龍舟在大橋吊起時緩緩駛入水道,象徵着龍舟遊涌正式開始。一行人隨後轉往舉行傳統儀式的大澳楊侯古廟,了解龍舟遊涌的由來和祝福社區、驅除瘟疫的目的。團員更獲安排到訪當地居民張先生居住的棚屋,站在臨海的棚頭近距離觀賞龍舟遊涌之餘,更能聽張先生分享只有老一輩大澳居民才知道的昔日遊涌點滴和水上人的傳統習俗。

為了讓團員對大澳漁民文化有更深入了解,導賞團更包括一場生曬鹹蛋工作坊,讓團員親自嘗試製作這種傳統古法炮製的大澳特色食品,從中感受過往大澳漁民的生活智慧。

大澳青年義工攀虎山 協助清理垃圾

抗疫逾年,越來越多市民選擇出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位於大澳的虎山行山徑景色優美,而且路況平坦,向來是十分熱門的郊遊景點,近來更吸引不少遊人扶老攜幼。可是,遊人遺下許多垃圾,破壞美好的大自然景色。有見及此,本會大澳文化生態綜合資源中心召集青年義工,清潔郊野。

遊人在虎山行山徑、草叢等地方遺下垃圾,包括水樽、鋁罐、食物包裝紙、膠袋、濕紙巾,甚至使用過的口罩,全都是大自然不能自行分解的物品,不但破壞環境,更會引致衛生問題。義工們只用了短短兩小時,便已收集到四大袋垃圾。為了提醒遊人保持公德心,義工除了收拾垃圾,更於沿途當眼位置掛上標語,提醒遊客「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愛護環境。
 

抗疫滿Fun 同你Zoom住遊大澳

今年聖誕遇上反覆的疫情,不少人都選擇留家抗疫,未能一家大細四出遊玩歡度節日。有見及此,本會大澳文化生態綜合資源中心特別推出「Zoom導遊」聖誕親子版,透過Zoom應用程式帶着喜愛旅行的香港人一起遊覽大澳,過一個好玩又充滿懷舊情懷的聖誕之旅!

作為香港最古老的漁村,大澳向來是一個十分熱門的本地遊景點,區內至今仍保留不少漁村風貌,例如最能代表大澳的建築物——棚屋。棚屋是居民的住所,一般不會開放給遊客參觀,而今次活動參加者則能跟隨本會的導賞員進入傳統棚屋,來一趟深度遊,透過導賞員與棚屋居民的對談,了解棚屋的結構、歷史和居民起居生活的實況。

導賞員又帶領參加者遊走區內尋找不同的古蹟,例如走訪吉慶街及石仔埗,遊覽由海盜槍戰遺跡改建而成的文物酒店、蝦膏廠、少林武術學校及戲院遺址等,探究幾百年來漁民文化的歷史演進,以及欣賞區內不同的街頭藝術創作。想更好了解一個地方,當然要從當地飲食文化入手,導賞員今次除了介紹鹹蛋、蝦膏及茶果等傳統美食製作方法外,更穿梭大街小巷推介與別不同的街頭小吃,滿足各位饕口饞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