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A
  • A
  • A

「賽馬會家在一起計劃」 加強家庭凝聚力

本會推行「賽馬會家在一起計劃」,透過舉辦不同主題的活動,讓參與家庭從中加強溝通,建立有益互動的關係,亦有助向大眾宣揚愛護家庭的重要性。

本會西環綜合社會服務處根據年度主題舉辦活動,助參加者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過去兩年,本會分別以遊戲攤位及創作工作坊回應「一起玩樂」及「一起探索」兩個主題,為參與家庭提供相處時間,增加親子互動。同時,利用桌上遊戲、Lego 沙池等,向父母闡述遊戲對小朋友及家庭關係的重要性;以及透過乾花擺設、UV膠掛飾等小手作,引導家長與小朋友學習商討技巧和溝通良方。

今年,疫情令參加者無法面對面參與計劃,但無阻家人之間的互動。本會早前舉行網上工作坊,傳授適合親子同樂的運動。無論是深蹲後跳高拍手,抑或牽手拉大腿,參加者均需合作才可以完成動作。活動既可以強身健體,又讓因孩子停課而朝夕相處的家人多了一份樂趣。運動後,參加者互相按摩肩部和手部,切合「一起服務」的主題,加上「辛苦曬!」、「你好叻啊!」等讚賞句子,定能增強家庭的正向溝通。

跨時空潮流體驗 拉近兩代文化距離

當50年代的旗袍,遇上新世代韓流時裝,跨時代的潮流文化,不單令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一班老友記大開眼界,還令他們與一群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五年級學生一起經歷了三個月的非凡潮流體驗。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讓一眾長者和小學生有機會參與「遊玩‧悠活C+C」計劃,體驗跨代共融。他們三個月前對潮流時裝可謂「零認識」,中心安排不同工作坊讓他們先認識不同年代的時裝文化,進而學習時裝設計技巧、化妝,甚至如何行catwalk,並於上月在學校內舉行一場「新舊時裝展」,分組展示大家的學習成果。

各小組須按照獲分派的時裝主題,親自採購、配搭和設計妝容,最後自己化身模特兒登場。長者一身格仔恤衫,配襯牛仔外套和cap帽,依然相當自信,與年輕搭擋一起擺出有型「甫士」,毫不怯場,令台下觀眾眼前一亮。活動再次證明成功的跨代共融,只在乎溝通。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發佈兒童社交問題及情緒困擾調查 近三成學童有情緒困擾或社交問題 促各界注視

小學生情緒困擾及社交問題漸趨普遍,部份苦不堪言者,甚至因此做出各種自殘以至輕生行為。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一項調查就發現,近三成小學生認為自己有情緒困擾問題或社交狀況不良好,唯多數父母根本不知道或不認為子女面對這些苦況。社工指,有小至小一生發出「我想死」的呼喊,建議家長及早識別子女情緒及社交問題並介入處理。

女青去年進行了一項大型親子調查,並於今年初公佈首階段結果,發現兒童社交和解難能力與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調查小組於日前完成第二階段數據比較,分析了693份配對的兒童及家長問卷,了解親子間就兒童社交狀況及情緒困擾的認知及異同,發現兩代人之間存在明顯的認知落差。

數據顯示,27.7%受訪兒童認為自己有情緒困擾問題,其中22.7%受訪學童表示自己對很多事物感害怕並容易受驚嚇,28.5%受訪學童則表示自己有很多擔心的事;但受訪家長卻顯然未能察覺仔女困惱。如上述對很多事物感害怕的22.7%、合計155名學童中,有52.3%家長不同意自己子女有此問題;195名表示自己有很多擔心事情的受訪學童中,更有62.5%家長不同意相關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