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A
  • A
  • A

女青百周年紀念郵票3月10日發行

2020年為女青成立一百周年,香港郵政將於明天(3月10日) ─本會之創會日,公開發行一套四枚紀念郵票,以誌此重要里程碑。

一套四枚的郵票以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為設計概念,展示女青四項主要服務,包括婦女及家庭服務、青年及社區服務、教育及就業服務,以及耆年服務。女青成立初期以服務婦女為主,現時已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服務機構,除了婦女為本的項目,同時為各階層有需要人士提供廣泛服務,全方位照顧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百周年」紀念郵票
郵票
郵票(一套四枚)

「CLAP MILES @ 城市深度遊」邊跑邊認識社區

本會生涯規劃服務隊舉辦「CLAP MILES @ 城市深度遊」活動,與社區人士一邊跑步一邊遊覽中西區古蹟,鼓勵參加者培養運動習慣及提升其對社區的認識。

一班年青人早前參與本會舉辦的CLAP MILES 台灣馬拉松旅遊,先接受了體能及長跑訓練,體驗新興運動旋風球及躲避盤,以及擔任體育賽事義工及參加本地長跑賽事等,最後,他們前往台灣參加馬拉松及各項運動友誼賽。回港後,他們將台灣之行學以致用,舉辦了中西區跑步導賞活動。

為了設計合適的路線,青年導賞員於活動前已到中西區視察不同景點及試跑。活動當日,導賞員帶領參加者完成拉筋及跑圈等熱身運動後,便由上環海味街出發,途經摩羅上街、文武廟、元創方、大館等,透過慢跑介紹本地歷史及生活文化。參加者均表示活動形式十分新穎,而且讚揚年青人貼心準備香蕉及能量飲品作補給,感到十分愉快。

女青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調整服務 單位巧用科技變陣助人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襲港,為保障女青服務使用者及員工的健康,本會自1月28日起已實施一系列特別安排,除提供緊急和必要服務人員外,非緊急服務員工按其所屬單位安排留在家中工作。雖然部份班組及服務難免受到影響,但不少單位在疫情下推陳出新,運用創意與科技,繼續為市民提供服務。

因應疫情發展,全港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至少要停課至三月中,政府建議市民應盡量留在家中減少外出。為令幼童理解疫情發展和保持個人清潔的重要性,女青昕兒駐校服務緊急製作40頁的《停課抗疫在家活動小冊子》,除了以繪本形式教導幼兒保持清潔,更由社工設計廿二款家居遊戲,讓父母透過遊戲增進親子感情,紓緩雙方困在家中的焦慮感。這套小冊子已連同Y SENse特殊教育需要專業支援服務所製作的多套免費教材,一併放上網讓家長自行免費下載使用,希望保持兒童在家學習的新鮮感之餘,也能減輕家長教導壓力。有關小冊子已經發放給所有與女青合作的學校伙伴。

免費教材:《停課抗疫在家活動小冊子》

跨時空潮流體驗 拉近兩代文化距離

當50年代的旗袍,遇上新世代韓流時裝,跨時代的潮流文化,不單令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一班老友記大開眼界,還令他們與一群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五年級學生一起經歷了三個月的非凡潮流體驗。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讓一眾長者和小學生有機會參與「遊玩‧悠活C+C」計劃,體驗跨代共融。他們三個月前對潮流時裝可謂「零認識」,中心安排不同工作坊讓他們先認識不同年代的時裝文化,進而學習時裝設計技巧、化妝,甚至如何行catwalk,並於上月在學校內舉行一場「新舊時裝展」,分組展示大家的學習成果。

各小組須按照獲分派的時裝主題,親自採購、配搭和設計妝容,最後自己化身模特兒登場。長者一身格仔恤衫,配襯牛仔外套和cap帽,依然相當自信,與年輕搭擋一起擺出有型「甫士」,毫不怯場,令台下觀眾眼前一亮。活動再次證明成功的跨代共融,只在乎溝通。

億京發展全數捐助抗疫物資 與女青攜手抗疫

承蒙「億京置業控股有限公司」慷慨捐助,女青獲贈10萬枝50毫升消毒搓手液,並透過轄下單位及合作夥伴,直接派發搓手液予不同的服務使用者,包括幼兒、基層家庭、學生、婦女及長者等。該批物資並不會對外公開派發。


本會衷心感謝「億京置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捐助,特別在市面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提供實質幫助,為有需要香港巿民提供抗疫用品。疫症面前,同舟共濟。

退而不休! 培訓樂齡導師傳承水鄕文化

營營役役大半生,終於迎來了退休,但因頓然失去方向,令不少人難以適應退休生活帶來的平淡。為了令一班退休人士退而不休,同時又能將前人的智慧繼續傳承,位於大嶼山的女青梁紹榮度假村憑藉何東爵士慈善基金撥款,推出「C.A.R.E.樂齡導師啟導計劃」,透過不同主題的導師培訓課程,令退休人士有機會成為兼任導師,善用時間之餘,也能與社會保持聯繫,擴闊退休生活圈子。

計劃最新一項是培訓退休人士成為大嶼山生態導賞員,但凡年滿五十歲、對大嶼山導賞有興趣的人士就能報名參加,至今已有23人完成培訓。他們須進行最少一期的實習,並完成導賞員訓練,及格後就能以兼職形式獲聘。導賞員的職責主要是向公眾介紹大澳的生態和文化,例如帶隊到大澳向街坊學習曬鹹蛋、曬鹹魚、編織魚網等,令這些將近式微的傳統水鄉文化得以承傳。

除了生態導賞員,計劃同時培訓土窯戶外烹飪導師、天然染布導師及地壺球導師等,四項培訓計劃至今已協助多達90人取得導師資格,為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退休體驗。
 

善用科技 提升長者健康管理意識

香港人口越趨高齡化,不少長者身患長期病患而不自知,或因缺乏有效管理以致病情惡化。為更有效監察長者的健康變化,提升他們對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女青三年前與賽馬會合作推出「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 - 愛樂健.健康零距離」(下稱「愛樂健」),將雲端科技套用於電子健康管理上,協助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三高」長者更有效監察自己的健康變化。

女青共有五間提供長者服務的中心參加計劃,並邀請長者每周最少兩次到中心測量血壓、血糖、體重和體溫指數,透過雲端科技將數據上載至資料庫,讓護士團隊即時分析其健康變化。「曾有長者忘記吃降血壓藥,令血壓急升,他還未步出中心門口已收到護士致電提醒要吃藥」,有參與計劃的社工分享。中心亦透過舉辦不同以「黃帝內經」為概念相關的的健康講座和工作坊,提升長者的健康管理知識,服務超過4,000人次。

為期三年的計劃於上月圓滿結束,女青特意舉行嘉許禮表揚450名積極參與「愛樂健」的三高長者,不少長者表示自己的血壓、血糖問題都有改善。

女青創意市集推動本土原創文化

早前,本會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平台舉辦女青創意市集,吸引了50個單位參與,一起推動本土原創文化。

是次市集為青年提供一個平台,展示各類的手工藝產品及嘗試創業的機會。檔主們出售各式各樣的手作如:手飾、手工皂、皮革、速畫等,吸引了不少市民選購,並讚賞他們的產品各具特色。青年檔主表示參加市集除了有助推動本土創意工藝外,更讓他們學習到營運和管理生意,是十分難得的機會。今年,大會亦增設了互動工作坊,讓市民參加製作乾花、彩沙樽等手作活動,吸引更多人參加活動。

如有興趣了解女青創意市集的最新資訊,請留意活動Facebook專頁。

有關屈臣氏口罩捐贈安排事宜

【溫馨提示】
本會承蒙屈臣氏支持,獲對方分配部份口罩共渡時艱。本會在此特別澄清,該批口罩只供本會轄下日間護理及院舍服務、有特別需要之體弱及患病長者服務者使用,並不會對外公開派發。敬希公眾不要誤信網絡傳言,到本會各中心索取口罩。
由於現時本港口罩的供應量嚴重不足,有關安排並未能完全滿足所有人需要,希望各位能體諒有關安排,同心抗疫。

社區共融嘉年華 拉近沙頭角街坊情

「沙頭角」對不少香港人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知道它是中港邊境接壤的小社區、部份地方還需要禁區紙才能出入,但曾親身到訪的人卻少之有少。

在這人口不足一萬人的小社區,女青一早已在深耕細作,上月更聯同區內兩間小學 - 沙頭角中心小學及福德學社小學 –合辦 「共建沙頭角—新耆藝遊之旅」社區共融嘉年華,向外推廣沙頭角的傳統文化,加強社區聯繫。

早於嘉年華之前,女青賽馬會青健坊(沙頭角)與兩所小學的學生,分別在社區會堂和沙頭角碼頭合力創作兩幅巨型壁畫,並將區內的標誌融入畫作,例如具戰前唐樓建築特色的新樓街、大型傳統花牌等。兩幅壁畫於嘉年華當天正式揭幕,為社區帶來一番新氣象。

當日活動邀得大埔及北區福利專員任滿河先生、北區民政事務助理專員鄺庭樂女士,以及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先生,MH等人擔任主禮嘉賓。他們先向參與壁畫創作的兩間小學代表頒授感謝狀,並即席揮毫為社區會堂外的壁畫添上顏色,隨即移師到沙頭角碼頭,觀賞另一幅描繪沙頭角美景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