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A
  • A
  • A

ChariTea棗點愛慈善計劃:疫風中,彰顯大愛

每年女青都會舉辦「ChariTea棗點愛慈善計劃」,透過在全港各區免費派發紅棗茶包,為各位婦女送上最貼心的祝福。女青創會百年,一直與香港共同走過高低起跌的歲月。當下香港面對猝不及防的疫情,女青關愛百年不改,同工上下當仁不讓,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最適切服務與支援,愛與關懷,從不缺席。

今年「ChariTea 棗點愛慈善計劃」面對疫情影響亦作出了相應變動,以茶化愛,化作暖心抗疫行動。暖心紅棗茶包改為隨女青各項抗疫行動及支援物資,送到每位獨居長者、低收入家庭、單親媽媽、長期病患等有需要人士手上,讓愛相隨,以暖抗疫。女青希望在抗疫路上,與大家同行,為各人打打氣,暖暖心!

本會衷心感謝ChariTea各贊助企業/機構,包括香港賽馬會、東亞銀行、君好飲食管理有限公司、利康中西藥房有限公司、Procare 脊醫及物理治療中心、惠達企業及富城集團。計劃籌得之善款將用於本會各項自資婦女服務。 ChariTea 暖心抗疫行動仍然進行中,各企業及善長紛紛響應我們的行動,除口罩外,亦送出糧油食品、消毒用品、食物券等,暖心抗疫包將陸續送到有需要人士的手上,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女青!

創意Home Maker活動 鼓勵青少年留家做手作防疫

本地持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為鼓勵學生在停課期間留在家中減少外出,本會透過別開生面的「Home Maker」活動,將創意手作文化帶進每家每戶,讓家長與子女共同創作,從而增進親子關係。

女青屯門綜合社會服務處去年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作推出「創客教育」計劃,透過形形色色的工作坊和市集活動,讓青少年體驗「自己動手做」的手作樂趣,展現創意天賦。惟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同類型活動要暫停,中心靈活地將工作坊變成「Home Maker」活動,郵寄材料包至參加者家中,讓他們安坐家中都能動手進行STEM、皮革、布藝及立體雕塑的創作。參加者更可以用成品的照片換取其他材料包,挑戰更高難度的作品。

活動推出接近一個月,本會共寄出二百多份材料包,從收回的照片可見,不少家長和子女共同創作,成功拉近親子距離,為疫情下的生活增添趣味。有家長發現其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孩子能專心一意完成作品,表現教人欣喜。

Project LIGHT為具大學學位在職青年提供職涯發展服務

承蒙李國賢嘉倫基金贊助,本會職涯發展及持續教育部為持有大學學位的22至35歲在職青年提供職涯發展服務,讓青年更認識自己及擴闊視野,進行完整的職涯規劃。

計劃首部分安排全球職涯發展師為參加者進行一對一的生涯規劃諮詢服務,助青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找出適合自己的路向。第二部分則旨在讓參加者擴闊人際網絡和獲取不同行業的實用資訊,例如:Career Night職場講座提供職場個人形象建立及轉職攻略、Friend Hub讓青年聚首參與小組活動,藉此互相交流及分享。

是次計劃是鮮有為大學畢業在職青年而設的職涯服務,故迴響甚大。接下來的日子,計劃將會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職場扮工日、業內人士經驗分享、本地導賞團、海外考察團等,助參加者掌握各行各業的市場資訊,全面規劃自身職涯。

長幼扶持實現夢想 攜手登台大演十場折子戲

踏上舞台,從來不易,不少人雖然對粵劇有興趣,但最終只能在台下當個觀眾。幸得社會福利署「老有所為活動計劃 2019-20 」贊助,12位來自女青雲華護理安老苑的長者,有機會參加「粵劇 · 悦劇」計劃,更與幾十位青年義工一起登台,成為舞台上的一份子。

12位長者和義工隊組成「耆愉悦劇團」,由去年6月至今年1月,共綵排了5齣經典粵劇折子戲,眾人對表演非常着緊,不單努力背誦粵曲的複雜台詞,更對着鏡子練習表情、走位等,對登台表演相當認真。劇團其後分別在不同的社區團體及院舍以社區劇場的形式登台10次,吸引過千名人次到場觀賞。

今次活動不單令長者圓了登台的夢想,啟發他們的潛能,更讓他們有機會和一眾年輕人共處相對,透過粵劇建立起雙方友誼,充份發揮「老有所為」及「長青共融」的精神。

女青百周年紀念郵票3月10日發行

2020年為女青成立一百周年,香港郵政將於明天(3月10日) ─本會之創會日,公開發行一套四枚紀念郵票,以誌此重要里程碑。

一套四枚的郵票以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為設計概念,展示女青四項主要服務,包括婦女及家庭服務、青年及社區服務、教育及就業服務,以及耆年服務。女青成立初期以服務婦女為主,現時已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服務機構,除了婦女為本的項目,同時為各階層有需要人士提供廣泛服務,全方位照顧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百周年」紀念郵票
郵票
郵票(一套四枚)

「CLAP MILES @ 城市深度遊」邊跑邊認識社區

本會生涯規劃服務隊舉辦「CLAP MILES @ 城市深度遊」活動,與社區人士一邊跑步一邊遊覽中西區古蹟,鼓勵參加者培養運動習慣及提升其對社區的認識。

一班年青人早前參與本會舉辦的CLAP MILES 台灣馬拉松旅遊,先接受了體能及長跑訓練,體驗新興運動旋風球及躲避盤,以及擔任體育賽事義工及參加本地長跑賽事等,最後,他們前往台灣參加馬拉松及各項運動友誼賽。回港後,他們將台灣之行學以致用,舉辦了中西區跑步導賞活動。

為了設計合適的路線,青年導賞員於活動前已到中西區視察不同景點及試跑。活動當日,導賞員帶領參加者完成拉筋及跑圈等熱身運動後,便由上環海味街出發,途經摩羅上街、文武廟、元創方、大館等,透過慢跑介紹本地歷史及生活文化。參加者均表示活動形式十分新穎,而且讚揚年青人貼心準備香蕉及能量飲品作補給,感到十分愉快。

女青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調整服務 單位巧用科技變陣助人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襲港,為保障女青服務使用者及員工的健康,本會自1月28日起已實施一系列特別安排,除提供緊急和必要服務人員外,非緊急服務員工按其所屬單位安排留在家中工作。雖然部份班組及服務難免受到影響,但不少單位在疫情下推陳出新,運用創意與科技,繼續為市民提供服務。

因應疫情發展,全港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至少要停課至三月中,政府建議市民應盡量留在家中減少外出。為令幼童理解疫情發展和保持個人清潔的重要性,女青昕兒駐校服務緊急製作40頁的《停課抗疫在家活動小冊子》,除了以繪本形式教導幼兒保持清潔,更由社工設計廿二款家居遊戲,讓父母透過遊戲增進親子感情,紓緩雙方困在家中的焦慮感。這套小冊子已連同Y SENse特殊教育需要專業支援服務所製作的多套免費教材,一併放上網讓家長自行免費下載使用,希望保持兒童在家學習的新鮮感之餘,也能減輕家長教導壓力。有關小冊子已經發放給所有與女青合作的學校伙伴。

免費教材:《停課抗疫在家活動小冊子》

跨時空潮流體驗 拉近兩代文化距離

當50年代的旗袍,遇上新世代韓流時裝,跨時代的潮流文化,不單令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一班老友記大開眼界,還令他們與一群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五年級學生一起經歷了三個月的非凡潮流體驗。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讓一眾長者和小學生有機會參與「遊玩‧悠活C+C」計劃,體驗跨代共融。他們三個月前對潮流時裝可謂「零認識」,中心安排不同工作坊讓他們先認識不同年代的時裝文化,進而學習時裝設計技巧、化妝,甚至如何行catwalk,並於上月在學校內舉行一場「新舊時裝展」,分組展示大家的學習成果。

各小組須按照獲分派的時裝主題,親自採購、配搭和設計妝容,最後自己化身模特兒登場。長者一身格仔恤衫,配襯牛仔外套和cap帽,依然相當自信,與年輕搭擋一起擺出有型「甫士」,毫不怯場,令台下觀眾眼前一亮。活動再次證明成功的跨代共融,只在乎溝通。

億京發展全數捐助抗疫物資 與女青攜手抗疫

承蒙「億京置業控股有限公司」慷慨捐助,女青獲贈10萬枝50毫升消毒搓手液,並透過轄下單位及合作夥伴,直接派發搓手液予不同的服務使用者,包括幼兒、基層家庭、學生、婦女及長者等。該批物資並不會對外公開派發。


本會衷心感謝「億京置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捐助,特別在市面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提供實質幫助,為有需要香港巿民提供抗疫用品。疫症面前,同舟共濟。

退而不休! 培訓樂齡導師傳承水鄕文化

營營役役大半生,終於迎來了退休,但因頓然失去方向,令不少人難以適應退休生活帶來的平淡。為了令一班退休人士退而不休,同時又能將前人的智慧繼續傳承,位於大嶼山的女青梁紹榮度假村憑藉何東爵士慈善基金撥款,推出「C.A.R.E.樂齡導師啟導計劃」,透過不同主題的導師培訓課程,令退休人士有機會成為兼任導師,善用時間之餘,也能與社會保持聯繫,擴闊退休生活圈子。

計劃最新一項是培訓退休人士成為大嶼山生態導賞員,但凡年滿五十歲、對大嶼山導賞有興趣的人士就能報名參加,至今已有23人完成培訓。他們須進行最少一期的實習,並完成導賞員訓練,及格後就能以兼職形式獲聘。導賞員的職責主要是向公眾介紹大澳的生態和文化,例如帶隊到大澳向街坊學習曬鹹蛋、曬鹹魚、編織魚網等,令這些將近式微的傳統水鄉文化得以承傳。

除了生態導賞員,計劃同時培訓土窯戶外烹飪導師、天然染布導師及地壺球導師等,四項培訓計劃至今已協助多達90人取得導師資格,為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退休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