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A
  • A
  • A

深水埗區基層家庭「十大生活擔子」調查結果 健康憂慮大增 中年婦女精神健康亮紅燈

  深水埗區的貧窮問題一直嚴峻,根據《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該區貧窮率在政策介入前高達24.7%,即每四個人便有一個人屬於貧窮,屬全港第二窮困的區域。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一直關注該區貧窮問題,在過去十年內三度在區內進行「十大生活擔子」調查基層居民的生活情況,最新一次於2021年7至8月期間進行,以問卷方式訪問了深水埗區628名居民,讓他們選出感到生活壓力的十大事項,首兩位是「擔心自己健康(68.0%)」及「擔心家人健康(67.8%)」,而第三至五名依次是「食物價格昂貴(65.9%)」、「租金昂貴(58.1%)」及「燃料費昂貴(58.0%)」。

疫情影響身心  防疫支出成負擔

青年動手做再造家具 為深水埗小店注入新意

身處九龍繁華市中心邊陲的深水埗,是個新潮與老派交匯的有趣社區。區內特色小店林立,當中既有見證社會變遷的老店,也有承載着青年夢想的新潮小店。為了讓青年對深水埗有更深刻的認識,本會深水埗綜合社會服務處「拾源百塊」社區營造計劃與民宿「Wontonmeen」合作,將導師、學生與小店店主連繫起來,利用重用材料共同創作一系列非常規設計的再造家具,為店舖帶來既新且舊、可賞可用的家具。

拾源百塊自去年夏天起,邀請一班青年參與今次設計,與區內多間小店共同商議創作一系列《人人造dd》的再造家具,凸顯店舖別樹一格的特色。例如位於石硤尾邨的協義興繡莊就是全港碩果僅存的傳統寢具店之一,店內出售的藤蓆曾是香港草根層階夏日必備的消暑良品。參與計劃的青年到訪該店,向店主學習竹蓆及軟氈的鑲嵌技巧,並將藤蓆鑲嵌在舊學校椅上,讓這張特色的休閒椅成為店內獨有的一抹風景。

女青與社區夥伴分享深水埗區的服務發展

女青早於四十年代開始服務深水埗區的市民,適逢本會成立100周年,區內各服務單位聚首一堂,舉辦女青100深水埗社區夥伴嘉許禮,分享服務發展及成果。


嘉許禮假本會新落成的人才發展中心(九龍西)舉行,並十分榮幸邀得社會福利署深水埗區福利專員鄒鳳梅女士擔任主禮嘉賓,鄒專員致辭時說:「女青是社會福利署的重要夥伴,多年積極參與深水埗區內的重要計劃如『《影子領袖》師友計劃』、『生命教育計劃』、『關深南昌』等,有助推動社區跨界別及跨服務的合作,為弱勢社群提供更適切的支援。」本會總幹事楊建霞向鄒專員致送紀念品,感謝鄒專員帶領深水埗區建立多個交流和協作平台,連結不同的界別,加強區內持份者的關係和溝通。紀念品是由本會兒童及家庭服務部的服務使用者用膠鈕併砌而成的一棵大樹手作畫,寓意本會的服務宗旨 — 生命的栽培,別具意義。

「閘遊x舖史」翻新老店鐵閘 重現深水埗歷史

本會深水埗綜合社會服務處推出的「拾源百塊」社區營造計劃,去年開展了名為「閘遊x舖史」的活動,由年青人為區內老店翻新鐵閘,既能美化社區,又可讓新一代認識區內的歷史故事,增加歸屬感。

「閘遊x舖史」活動夥拍民間藝術組織「夢工匠」及本地藝術家藍和白,帶領本會約40位年輕義工,於深水埗區內進行閘畫創作。他們聯絡區內各間開業數十載的老店,先與店家做訪問、商討鐵閘翻新事宜,繼而一起構思和創作,最後才正式進行翻新工序:剷去鐵閘上的舊油漆、塗底色、繪畫草稿和為畫作上色。

活動至今已協助區內多間老店美化鐵閘,包括協義興繡莊、成興泰糧食、美美彩色攝影沖印等。年青人不但有機會接觸社區封塵的歷史,同時為社區帶來不少生氣,令老店的故事栩栩如生,呈現人前。 「閘遊x舖史」活動將繼續進行,有興趣參加的朋友可透過「拾源百塊」Facebook專頁了解詳情及報名。

「深水埗區基層家庭眼中十大生活擔子」調查結果

區內低收入人士生活環境四年間持續惡化 促政府注視

深水埗整體貧窮率多年來一直冠絕全港。政府發佈的統計數字雖顯示情況有所改善,但貧窮情況事實上依舊嚴峻,甚至有持續惡化的跡象。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女青) 去年底進行的深水埗區調查發現,區內居民生活壓力事項持續增加,「醫、食、住」三大基本生活需求成為區內基層家庭的三大壓力夢魘,有居民更不諱言就算明知食物便宜得「有古怪」,亦礙於家貧而選擇「搵命搏」。

女青於2016年11至12月期間,以問卷方式訪問了深水埗區430名居民,讓他們選出十大生活壓力事項,了解他們的生活問題、個人生活滿意程度及精神健康狀況。整體而言,基層家庭眼中的生活擔子首三位依次為食物價格高昂(80.0%)、擔心自己健康(62.1%)及租金昂貴(57.9%),而平均生活壓力事頂達10.97項。

深水埗區十大長者友善行動調查:長者最渴望獲讓座、優先排隊、探望

深水埗區獨居長者人數全港排行第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進行的深水埗區「十大長者最喜愛的長者友善行動」調查正正反映,該區長者除最渴望獲主動讓座外,最盼望可多與人聯繫。

女青去年的「長者友善社區調查研究」顯示,在長者友善八大範疇中,「尊重和社會包容」平均值較其他服務地區如港島東、中西區、葵青區及新界北區為低。女青深水埗分區督導主任吳翠萍指出,雖然該研究的被訪者未能覆蓋全港地區,有其局限性,但仍反映有需要正視深水埗區的長者友善情況,因此發動了女青在深水埗區不同服務單位,包括耆年、青年服務及幼兒學校一起在該區進行「十大長者最喜愛的長者友善行動」調查,藉此了解長者期望社區人士或親友為他們實行的長者友善行動,同時了解該區不同年齡組群的社區人士認為自己有能力可做到的行動,從而整合具體而可實行的行動建議,營造深水埗成為更為長者友善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