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A
  • A
  • A

長幼扶持實現夢想 攜手登台大演十場折子戲

踏上舞台,從來不易,不少人雖然對粵劇有興趣,但最終只能在台下當個觀眾。幸得社會福利署「老有所為活動計劃 2019-20 」贊助,12位來自女青雲華護理安老苑的長者,有機會參加「粵劇 · 悦劇」計劃,更與幾十位青年義工一起登台,成為舞台上的一份子。

12位長者和義工隊組成「耆愉悦劇團」,由去年6月至今年1月,共綵排了5齣經典粵劇折子戲,眾人對表演非常着緊,不單努力背誦粵曲的複雜台詞,更對着鏡子練習表情、走位等,對登台表演相當認真。劇團其後分別在不同的社區團體及院舍以社區劇場的形式登台10次,吸引過千名人次到場觀賞。

今次活動不單令長者圓了登台的夢想,啟發他們的潛能,更讓他們有機會和一眾年輕人共處相對,透過粵劇建立起雙方友誼,充份發揮「老有所為」及「長青共融」的精神。

女青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調整服務 單位巧用科技變陣助人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襲港,為保障女青服務使用者及員工的健康,本會自1月28日起已實施一系列特別安排,除提供緊急和必要服務人員外,非緊急服務員工按其所屬單位安排留在家中工作。雖然部份班組及服務難免受到影響,但不少單位在疫情下推陳出新,運用創意與科技,繼續為市民提供服務。

因應疫情發展,全港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至少要停課至三月中,政府建議市民應盡量留在家中減少外出。為令幼童理解疫情發展和保持個人清潔的重要性,女青昕兒駐校服務緊急製作40頁的《停課抗疫在家活動小冊子》,除了以繪本形式教導幼兒保持清潔,更由社工設計廿二款家居遊戲,讓父母透過遊戲增進親子感情,紓緩雙方困在家中的焦慮感。這套小冊子已連同Y SENse特殊教育需要專業支援服務所製作的多套免費教材,一併放上網讓家長自行免費下載使用,希望保持兒童在家學習的新鮮感之餘,也能減輕家長教導壓力。有關小冊子已經發放給所有與女青合作的學校伙伴。

免費教材:《停課抗疫在家活動小冊子》

退而不休! 培訓樂齡導師傳承水鄕文化

營營役役大半生,終於迎來了退休,但因頓然失去方向,令不少人難以適應退休生活帶來的平淡。為了令一班退休人士退而不休,同時又能將前人的智慧繼續傳承,位於大嶼山的女青梁紹榮度假村憑藉何東爵士慈善基金撥款,推出「C.A.R.E.樂齡導師啟導計劃」,透過不同主題的導師培訓課程,令退休人士有機會成為兼任導師,善用時間之餘,也能與社會保持聯繫,擴闊退休生活圈子。

計劃最新一項是培訓退休人士成為大嶼山生態導賞員,但凡年滿五十歲、對大嶼山導賞有興趣的人士就能報名參加,至今已有23人完成培訓。他們須進行最少一期的實習,並完成導賞員訓練,及格後就能以兼職形式獲聘。導賞員的職責主要是向公眾介紹大澳的生態和文化,例如帶隊到大澳向街坊學習曬鹹蛋、曬鹹魚、編織魚網等,令這些將近式微的傳統水鄉文化得以承傳。

除了生態導賞員,計劃同時培訓土窯戶外烹飪導師、天然染布導師及地壺球導師等,四項培訓計劃至今已協助多達90人取得導師資格,為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退休體驗。
 

善用科技 提升長者健康管理意識

香港人口越趨高齡化,不少長者身患長期病患而不自知,或因缺乏有效管理以致病情惡化。為更有效監察長者的健康變化,提升他們對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女青三年前與賽馬會合作推出「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 - 愛樂健.健康零距離」(下稱「愛樂健」),將雲端科技套用於電子健康管理上,協助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三高」長者更有效監察自己的健康變化。

女青共有五間提供長者服務的中心參加計劃,並邀請長者每周最少兩次到中心測量血壓、血糖、體重和體溫指數,透過雲端科技將數據上載至資料庫,讓護士團隊即時分析其健康變化。「曾有長者忘記吃降血壓藥,令血壓急升,他還未步出中心門口已收到護士致電提醒要吃藥」,有參與計劃的社工分享。中心亦透過舉辦不同以「黃帝內經」為概念相關的的健康講座和工作坊,提升長者的健康管理知識,服務超過4,000人次。

為期三年的計劃於上月圓滿結束,女青特意舉行嘉許禮表揚450名積極參與「愛樂健」的三高長者,不少長者表示自己的血壓、血糖問題都有改善。

社區共融嘉年華 拉近沙頭角街坊情

「沙頭角」對不少香港人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知道它是中港邊境接壤的小社區、部份地方還需要禁區紙才能出入,但曾親身到訪的人卻少之有少。

在這人口不足一萬人的小社區,女青一早已在深耕細作,上月更聯同區內兩間小學 - 沙頭角中心小學及福德學社小學 –合辦 「共建沙頭角—新耆藝遊之旅」社區共融嘉年華,向外推廣沙頭角的傳統文化,加強社區聯繫。

早於嘉年華之前,女青賽馬會青健坊(沙頭角)與兩所小學的學生,分別在社區會堂和沙頭角碼頭合力創作兩幅巨型壁畫,並將區內的標誌融入畫作,例如具戰前唐樓建築特色的新樓街、大型傳統花牌等。兩幅壁畫於嘉年華當天正式揭幕,為社區帶來一番新氣象。

當日活動邀得大埔及北區福利專員任滿河先生、北區民政事務助理專員鄺庭樂女士,以及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先生,MH等人擔任主禮嘉賓。他們先向參與壁畫創作的兩間小學代表頒授感謝狀,並即席揮毫為社區會堂外的壁畫添上顏色,隨即移師到沙頭角碼頭,觀賞另一幅描繪沙頭角美景的壁畫。

女青連續十二年榮獲愛心券「機構最高籌款獎」

「敬老護老愛心券2019」慈善籌款運動已圓滿結束,本會籌得港幣$901,320,在105個參與機構中脫穎而出,繼續躋身「機構最高籌款獎」三甲得主。

是次籌得的善款將用於本會自資的長者服務,受惠單位包括:Y Care青健坊(又一村)長者日間護理中心、Y Care新創建青健坊(北區)日間護理中心及女青賽馬會青健坊,為各區有不同需要的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及服務。活動能順利完成,實有賴女青同工、會員及義工上下一心,傾力支持。本會同時衷心感謝捐款及認購愛心券的善長、合作伙伴及義工,為本會的服務出錢出力。

有關愛心券之活動資料,可參閱「敬老護老愛心會有限公司」網頁:http://www.careelderly.org.hk/index.php

破格老幼泰拳班 「打」出無限潛能

揮拳!踢腿!對體能要求甚高的泰拳,看似與長者「大纜都扯唔埋」,偏偏卻迷倒了長青松柏中心一班婆婆,開拓出她們退休生活的無限可能。


多謝社會福利署「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贊助,讓10名婆婆有機會學習泰拳,並來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與泰拳班男學員來一場跨越年齡、性別局限的泰拳交流。

泰拳對參與活動的她們而言絕對是「新鮮事」,但看到她們躍躍欲試、完全沒有年齡包袱,令一眾少年人都不禁讚歎佩服。雙方互相練靶對打時,更有機會聊天交流,實現真正跨代交流,擴闊彼此的社交圈子。嶄新的活動體驗,令原本心急回家「買餸煮飯」的婆婆,最終也玩得樂不思蜀,更雀躍地利用手提電話拍攝自己學拳過程,準備回家向兒孫炫耀一番。

愛生命嘉年華暨生死教育展覽籲市民珍惜生命

本會天水圍綜合社會服務處舉辦愛生命嘉年華暨生死教育展覽,讓公眾認識生死,反思生命的價值,從而學會珍惜生命及關懷身邊人。
嘉年華合共設置七個攤位,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市民認識生死議題。「死亡茶館」提供輕鬆的氛圍,讓街坊一邊喝茶一邊分享對死亡的看法,討論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細微繪本故事行」則針對年幼的參加者,由職員帶領閱讀繪本,讓小朋友明白生命的限制,灌輸珍惜生命的觀念。
同場亦設有展覽區,為市民提供醫療預設指示、身後事處理、器官捐贈及「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等資訊,鼓勵參加者與家人討論自己的想法,事先準備人生最後的階段;又為市民進行自殺風險評估及情緒支援服務,一起為生命打氣。

房協獎學金同學會義工為真善美村長者製作「人生紀念冊」

房協位於九龍城的真善美村重建在即,房協獎學金同學會與本會合作,一起探訪村內長者,為他們製作「人生紀念冊」,紀錄多年來的美好回憶。
同學會義工先到本會參加工作坊,了解製作「人生紀念冊」的要點,並學習與長者溝通的技巧。完成工作坊後,他們便出發探訪在真善美村由落成初時居住至今的幾位長者。在六個星期裡,義工們抽出週末或晚間的時間多次探訪老友記們,建立了友好的關係。老友記們不時一邊翻看舊相片,一邊回憶往事,與義工們分享舊時生活的甜酸苦辣。
義工透過是次探訪活動,為長者收集整理他們的人生故事和相片,撰寫及設計獨一無二的「人生紀念冊」。每本紀念冊都融入了與長者人生或興趣有關的設計元素,部份更加上精美手工。在聖誕節茶聚時,義工們親手將紀念冊送給老友記們,長者珍而重之地翻閱紀念冊,並承諾會好好珍惜保存這本屬於自己的書。
本會感謝香港房屋協會及房協獎學金同學會舉辦是次活動,不但為長者創造美好回憶,更讓長者和年青義工們能有機會互相理解和欣賞對方,促進跨代共融。
相關新聞報導
2019-12-26《蘋果日報》「老街坊紀念冊重溫「真善美」

「好心情咖啡館」紓緩長者及照顧者生活壓力

獲社會福利署「友愛共融」計劃及太古地產贊助,本會舉辦「好心情咖啡館」,幫助長者及照顧者建立好心情,紓緩生活壓力。
活動透過連續三個月的每月聚會,以輕鬆優雅的咖啡館作為平台,分享情緒管理、紓緩壓力的良方。長者及護老者認識了「五彩照顧金字塔」,並在義工引導下,檢視各項日常活動,訂立符合彼此需要和期望的「We Want」生活作息時間表。參加者又一起參與五感體驗工作坊,創作水果拼圖。活動既能刺激長者的視覺、觸覺、味覺及嗅覺,強化感知功能,亦有助促進照顧者和長者的交流,共享歡樂時光,鞏固彼此關係。
護老者的責任重大,自然面對不少壓力。參加者集思廣益,討論日常生活常見的問題,並預先計劃遇到相關事件時的對策,建立「好心情工具」,以避免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時,未能作出適當的反應。
本會更邀請到高錕慈善基金主席、高錕教授太太黃美芸女士出席聚會,分享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心路歷程。她指出照顧者應細心觀察生活細節及家居安全,找出適合雙方的相處方式。她亦建議大家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不至被長年累月的照顧工作拖垮。另外,社會福利署東區及灣仔區福利專員葉巧瑜女士亦親臨活動,為各照顧者打氣及了解他們的需要。